
磷酸盐超标145%、包冰增重至“1斤虾仁7两冰”,更不可思议的是产商自己都不吃的“泡药虾仁”。
这不仅揭开了冷冻水产品行业长期存在的潜规则,更让公众再度审视追逐GMV赛道上,带货主播的“信任背书” 问题。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多家水产企业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 (磷酸盐) 和过度包冰,人为制造“大虾仁”假象以增重的问题。
其中,湛江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岸浪花品牌”冷冻虾仁,磷酸盐含量高达12.5克/公斤,超出国标145%。
另有检测报告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的1斤虾仁中,冰衣占比达70%,解冻后仅剩3两可食用。
董宇辉在直播时,高举虾仁对比手指,强调“所有东西都变大了好多”,并将虾仁的“大”与“保水”包装成卖点。
他在另一场直播中轻描淡写的解释保水剂的作用:“不加容易缩水,但对人体没太大影响。”
2023年,董宇辉因将养殖虾宣传为“野生虾”引发轩然,彼时东方甄选以“员工表述失误”匆匆收场。
同为头部主播的辛巴也曾在直播时宣传:超市买的虾仁99%都有保水剂,但是他所采购的虾仁 (大岸浪花) 绝对没有。
3月16日,与辉同行官方火速下架所有虾仁产品,并发布声明称“不论调查的最终结果如何,先行退一赔三,预计1-3个工作日内完成打款”。
相关调查显示,涉事产品在“与辉同行”直播间销量超10万单,而“退一赔三”可能涉及千万元的赔付。
此次事件因央视权威曝光,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其选品审核机制的质疑,更是直接冲击了其“知识带货”的公信力。
保水剂是一把“双刃剑”。磷酸盐作为合法添加剂,本是用于保持虾仁水分、提升口感的,但部分企业却将其异化为“增重工具”。
国家标准规定每公斤虾仁磷酸盐不允许超出5克,但涉事企业的添加量却高达7.57克至12.5克。
更恶劣的是,磷酸盐超量添加已成行业潜规则,部分企业甚至会按客户的真实需求“定制”磷酸盐含量,通过“包冰二次增重”提升利润,从而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部分商家通过“镀冰衣”将包冰率提升至70%,一斤虾仁解冻后仅剩三两,相当于消费者花7倍高价来买冰块。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速冻水产品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其中虾仁产品占了重要份额。
同时,直播带货的“即时性”与“话术营销”,往往会将技术术语 (如“保水剂”) 转化为“卖点”,从而模糊合规与违规的界限。
这种“唯利是图”的掺假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更会让整个水产加工行业的公信力受损。
涉事企业内部员工坦言道:“沿海地区都只吃新鲜海虾,我们自己从来不吃这种虾仁。”
据艾媒咨询统计,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但因虚假宣传、质量上的问题引发的投诉量同比激增67%。
以水产行业为例,2023年冷冻虾仁线上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中,3家曾被曝出添加剂超标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湛江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曾经多次被责令整改。其中,2022年该公司在湛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检结果为:责令整改且整改已完成。
添加剂合法,但不等于无风险。当营销话术刻意弱化风险时,消费者也就成了“被蒙眼的赌徒”。
当直播间里的“良心推荐”变成消费者手中的“隐形炸弹”,我们该如何在流量狂欢中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根据《食品安全法》,若消费者主张“退一赔十”,企业可能面临更高成本。而此次“先行赔付”既安抚舆论,又可将责任切割为“个案”,避免“全平台商品”被连带质疑。
但是消费者的警惕性已经慢慢的升高,他们不仅对“知识滤镜”产生了质疑,而且更加关注:如何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发生、主动赔付是否害怕更多品牌被扒、企业要不要建立更严格的供应商审核机制等问题。
消费者的不信任,折射出了直播电商的深层矛盾——既要维持“亲民”人设,又难逃资本逐利逻辑。
回望近年直播带货史,“保水虾仁”事件并非孤例,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有头部主播因质量上的问题而“翻车”:
2020年,辛巴团队因“糖水燕窝”退赔8000万元;2024年,三只羊虚假宣传“中国香港美诚月饼”被罚6000多万元;更早之前,王海打假“澳门葡记月饼”“有机土豆”等案例频上热搜。
同时我们也能够正常的看到一条清晰的利益链浮出水面:品牌方降本逐利、主播团队选品粗放和平台审核流于形式所形成的消费者权益三重陷阱。
事件后,广东湛江、江苏连云港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迅速行动,查封涉事企业并启动召回程序,这或许是监管趋严的信号。
比如建立直播带货商品“溯源码”制度,将原料采购、加工流程、检测报告等信息透明化,让我们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全链路数据。
平台方也需要承担更多责任,要求商家公示磷酸盐等成分含量,或是引入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对所有商品进行“双盲抽检”等。
2024年“零添加”“有机认证”等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300%,这反映了市场需求的转向。
关注食品标签、主动查询产品资质、查看检测报告、挑选出正规渠道购买,众多购买的人的觉醒也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此次董宇辉翻车背后,是直播电商狂飙突进下的行业缩影。食品安全问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于行业头顶。
从“野生虾”到“保水虾仁”,从“假燕窝”到“假月饼”,直播带货行业的信任危机从未真正远去。
所以,直播电商想要焕发新生,就必须打破“曝光-道歉-再翻车”的无限恶性循环。
与辉同行的“退一赔三”或许能平息此次风波,但行业要想重获消费者信任,就必须走出“爆款依赖症”,回归商业本质。
如何在追求效率与保障质量间找到平衡?又如何构建消费者、企业、监管方的三方信任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突然发现全国人民都不敢接电线种香烟被列入“黑名单”,建议老烟民看看,烟瘾再大也别抽了
鲍威尔强烈警告!美股收跌,纳指跌超3%!英伟达跌近7%,市值蒸发1.3万亿元!黄金涨破3350美元关口
西安一古玩商人斥资2000万元倒卖殷商青铜器,终审获刑10年并处罚金80万元
“法海”西湖直播被劝离与保安“斗嘴”;景区管理处:易引发聚集不安全,保安只是规劝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英伟达发布 576.02 WHQL 驱动:支持 RTX 5060 Ti,修复大量问题
AMD RX 9060 XT 显卡被曝 5 月台北电脑展公布,6 月初发售
- 上一条 看完315!为什么那么企业想要我的命!!!315 怎么看待 2025-04-17
- 下一条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食物都是人们爱喝的爱吃的许多人已中招!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