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第七小学自1997年建校以来,屹立于平谷城乡交融的绿野间,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农村完全小学。走进校园,浓厚的武术文化气息迎面而来,令人沉浸其中。作为市级武术传统特色学校,学校不仅弘扬武术精神,更将五育并举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构建“武德之修、武魂之铸、武体之健、武艺之精、武劳之勤”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助力每位学生在武术浸润中茁壮成长。
![]()
![]()
武德筑基育英才 法治护航促成长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以武术为特色,打造“我更美”课程教学体系,将“武德”作为育人核心,传承中华美德,夯实学生全面发展根基。学校坚持“德行为先”,完善德育管理体系,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并联合家庭、社会共筑育人合力。历任校长秉承“以武润心、以德铸魂”的教育方法的理念,持续深耕特色教育。近年来,学校整合资源,开发出多门融合武术与德育的特色课程。为培育学生爱国精神与国防意识,学校组织并且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军事基地,在教官的指导验队列训练、枪械拆装、国防知识问答。“持枪姿势要稳,眼神要坚定,这不仅是动作训练,更是对军人精神的致敬!”当学生们抚摸着退役的坦克装甲,听老兵讲述保卫边疆的故事时,不少人红了眼眶。“原来我们的安稳生活,是这么多军人用汗水换来的,我要知感恩、更要爱国。”学生张博艺在日记里写到。军训后,学校聘任军训基地负责人为学校国防教育副校长并入校再次对学生进行军训。同年,学校获评国防教育示范校。同时,学校积极联动平谷区法院、检察院开展普法教育。法院在校内设立“普法驿站”,切实增强师生法治观念,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根基。武术烙印民族魂 龙狮舞动校园春中国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历经千年传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学校在传承武术精髓的基础上,创新融入娱乐元素,开设“旗舞翩跹”“龙狮雄风”“武术刀影”等拓展课程。利用课余时间,由专业体育教师与武术教练携手,带领二至六年级学生沉浸式体验武术魅力。这些社团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更激发了学生对武术的热爱,锤炼了意志、强健了体魄。尤为突出的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龙狮表演,在学校得到了系统传承与发扬。龙狮社团自2005年成立以来,历经近二十载发展,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从助力冬奥申办,到献礼国庆70周年;从疫情后的活力重启,到活跃于地方节庆舞台,龙狮社团始终以精彩的演绎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2025年6月,在北京市第二届舞龙舞狮公开赛中,学校龙狮队凭借节目《雄狮过桥采蛇青》的流畅配合与生动表现,荣获小学组舞狮一等奖。校长何海表示,学校坚持传承武术与龙狮文化,不仅是为了丰富“双减”后的校园生活,更希望以文化为纽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当孩子们挥舞着龙狮、练着武术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快乐,更是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让这种文化烙印,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何海说到。“武体”并进强体魄 技能双馨展风采学校高度重视“武体”教育,以强健学生体魄为己任,积极搭建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平台,通过武术、乒乓球、跆拳道、篮球、速滑、冰球、冰壶等多样化体育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武术与乒乓球作为普及课程,覆盖全校350名学生,确保每人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学生们在运动中茁壮成长,并在市区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学校推行“每日乐跑五公里,乐跳系列赛不停”,将锻炼融入日常,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预备——跑!”每天大课间,平谷七小的操场上都会响起清脆的口令,全校350名学生穿着运动服,沿着操场开始“每日乐跑五公里”。低年级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慢跑,高年级学生则组成小队,互相加油打气。“刚开始跑两公里就觉得累,现在五公里跑完,我还能接着上体育课!”四年级学生于沐汐说,“自从坚持乐跑后,我感冒的次数都变少了,运动让我更有活力了!”在市区级体育竞赛中,七小学子表现突出,在武术、跳绳、踢毽、乒乓球等项目上摘金夺银,展现了七小学子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在北京市第十一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学校代表平谷区参加推铁环、空竹项目,荣获多项三等奖,为学校和平谷区赢得了荣誉。“武艺”悠长传国粹 精彩纷呈绘新篇中华武术是融合了技击、艺术与文化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以武术之美为切入点,广泛挖掘教育资源,开设了葫芦掐丝、玉米皮编织、纸浆画、套色剪纸、醒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让传统技艺在校园里焕发新生。同时,学校积极引入弦丝画、科技制作、金箔画等科创课程,拓宽学生视野。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做客平谷区的“大思政课”品牌活动——“近光讲堂”,学校弦丝画社团和掐丝珐琅社团联合制作的《金话筒》作品,受到了白岩松的高度评价。回忆创作过程,弦丝画社团成员、五年级学生刘芯彤印象深刻:“《金话筒》的主体是一个话筒,我们用弦丝勾勒出了话筒的线条,还在角落用掐丝珐琅加入了平谷桃花元素的图案,象征着白老师在平谷用真诚的态度传递声音。”她记得白岩松老师看到作品时,还特意询问了作品的材质和技法,“当听到白老师说‘这个话筒是我得到的最大、最金的话筒’时,我们都特别激动。”这些课程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激发了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他们以多元方式诠释武术的艺术之美,让武术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武劳”实践增本领 劳育铸就栋梁才学校将武术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平谷七小积极探索武术教育与劳动实践的深度融合,利用课后服务时光,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中草药种植、植树造林、公益服务等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武术精神,传承勤劳美德。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博士后张燕的规划、指导下,学校联合区园林绿化局与家长志愿者,共建了中草药种植基地,种植苦参、黄芪等常见药材和藏红花等药食两用植物。春天的种植基地里,一片生机勃勃:五年级学生们戴着手套,手持小铲子,小心翼翼地为苦参苗松土;一旁的黄芪种植区,六年级学生正跟着博士后张燕学习辨别杂草,将武术“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生动融入劳动教育。课上,师生共同“识百草、种百草、护百草”,深入体验中医药文化。学校还将种植成果进行分类和整理,编成6本中草药绘本,实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现代传承。此外,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月饼制作、包粽子等美食文化活动,让劳动教育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交融,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家长志愿者王女士每次都热情参加学校的传统节日劳动活动,她感慨道:“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做家务,学校的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劳动技能,还让他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意义。”展望未来,平谷七小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多元创新育人路径,坚持“文武并重,全面发展”,结合科技元素,让武术特色融入现代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的成长体验。□文/谭静(北京市平谷区第七小学办公室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丫鬟小花闹离婚了?白百何被王传君截胡?邢菲因戏生情?卜凡被针对?姨太问答
“神仙租户”退租时房内锃亮反光,房东落泪收房:出租五年多,感觉像失恋了,失去这么好一个租户
乌克兰公布“罕见”作战画面!外媒:乌特种部队乘“黑鹰”直升机突袭波克罗夫斯克
丈夫病亡两天后妻子也不幸离世留下一儿一女,妹妹:两人生前感情太好,我们会带好孩子
20岁中国留学生在俄失联超100小时,家属:失联前心情不是很好,人和手机不见了,护照还留在住所
华为Mate80 RS:双长焦+双层OLED!Mate70 Air:11月6日预售!
小米POCO X1平板现身Geekbench 搭载骁龙7+ Gen 3
小米Poco Pad X1平板现身Geekbench,搭载骁龙7+ Gen 3处理器
,开云全站的体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