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11 23:32:29 | 作者: 水产品包冰衣机
- 技术说明
又到了一年的315,对于很多品牌和行业来说,每年的央视315晚会都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十多个行业的乱象,包括翻新卫生巾和儿童纸尿裤、一次性内裤不消毒、违规生产“保水虾仁”等,这些产业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表面上看,今年315晚会曝光的是部分黑心生产企业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但深层次上看,这却是内卷竞争时代的系统问题。无论是翻新的卫生巾、纸尿裤,还是不消毒的一次性内裤,亦或是增重的虾仁,它们最终都流向了价比价的门店、电子商务平台,且始终供不应求。
内卷的本质是一场集体参与的“慢性自杀”,没有人是受益者。如果一味低价内卷,甚至低价成风,当企业为节省成本不惜突破底线时,失去的可能是整个中国制造和中国食品的尊严。
2025年央视315晚会的第一个曝光镜头对准了山东梁山的一家工厂:成堆的卫生巾废料像小山一样堆在车间里,工人们徒手分拣、贴标、打包。这些本应销毁的不合格产品被以260元到1400元一吨的价格收购,转手在市场上倒手卖到七八千元一吨,利润之高令人惊讶。这些“翻新货”最终流向追求极致低价的渠道,仅晚会曝光的某一家电商,单店销量高达5.7万件。
从纸尿裤到一次性内裤,从母婴用品到生活用品,同样的戏码不断上演。河南商丘的一家小作坊里,工人一边抽烟一边打包“灭菌内裤”,车间和垃圾堆只隔着一块脏兮兮的塑料布;江苏的某个仓库里,用过的纸尿裤被喷上去污剂,重新封装成“外贸尾单”。消费者为省下几块钱沾沾自喜时,没人告诉他们那些贴着“低价良心”标签的商品可能正在侵蚀他们的健康。
这背后是一条完整的“黑产链”——正规企业为压缩成本默许员工违规出售本应切碎的不合格品;中间商以“废品回收”之名行“二次加工”之实;电商卖家则用“低价”“大牌同源”的话术收割消费者。从生产端到销售端,所有人都在“内卷”的绞肉机里疯狂奔跑。
卫生巾翻新行业的乱象只是中国制造业内卷化的一个缩影。在“低价即正义”的市场逻辑下,湛江的某个生产工厂通过浸泡保水剂使虾仁增重20%以上,并二次包冰衣进一步增重,导致消费者实际购买1斤虾仁含冰近7两。长期过量食用磷酸盐会带来消化系统问题、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
内卷带来的不仅是道德滑坡,还是一场信任的崩塌。十年前,消费者相信“中国制造”代表着物美价廉;如今,慢慢的变多人宁可多花三倍价钱买进口卫生巾。跨境电子商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日本花王、德国Facelle的卫生巾销量三年涨了17倍,而国产头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在持续萎缩。
当“便宜没好货”成为共识,那些坚守品质的企业反而成了傻子——他们投入研发的真材实料永远拼不过黑作坊的“价格屠刀”。
今年的315晚会播出后,被曝光的问题不仅涉及不良商家和企业,还有屏幕前的每个人。当这样一些问题长期大量存在,既是业内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又是尽人皆知的公开秘密,这才是最值得细思极恐的。
1991年3月15日的315晚会开启了唤醒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传统,至今已有30多年。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今年的315晚会在提振消费上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只依靠低价“内卷”无法提振消费。从过去几年来看,“内卷式”竞争一波接一波,短期上消费者因低价优惠而欣喜,但时间推移,隐患逐渐显现。
例如电子商务平台“9.9元包邮”致使众多中小商家因成本压力难以为继,无奈倒闭;外卖平台价格战,餐饮商家利润被大幅压缩,部分商家为维持经营不得不降低食材标准。长远看,这种模式是一种浮躁、短视、粗放的竞争,不仅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极大损害,最终反噬的还是消费者。
要跳出内卷泥潭,光靠一年一次的315曝光远远不足。中国制造不缺技术、不缺产能,缺的是“慢下来”的勇气。卫生巾黑产链的曝光撕开了中国制造业最痛的伤疤:当企业把“活下去”等同于“没有底线”,行业注定走向消亡。
有网友留言:“我奶奶那辈人用月经带,妈妈那辈人用散装卫生纸,到我们这代人了,为什么还要为一片干净卫生巾提心吊胆?”这样的一个问题像一记耳光,打在每个从业者脸上。
反内卷不是拒绝竞争,而是拒绝在泥潭中互相撕咬;不是放弃增长,而是放弃以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品质为代价的虚假繁荣。从一片卫生巾的良心制造开始,中国制造需要一场“灵魂革命”——慢下来,才有未来。